“捐!我要把我名下所有的房产全部捐献给国家!”海越互赢
1974年,头发已经花白的云南王卢汉,声音坚定而铿锵地说出了这句令人震惊的话。
卢汉曾任云南军区司令,手中掌握着多处豪宅,名下房产价值难以估量。
回顾云南王卢汉的一生,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,也经历过争权夺利的荒唐岁月,但最终为解放云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“办!必须立刻帮忙去办理!”
国家工作人员对他的捐赠请求给予高度重视。
那么,云南王卢汉的家属又提出了怎样的请求?他的人生经历中又有哪些跌宕起伏的故事?
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王卢汉的传奇人生吧!
20世纪40年代末,解放战争进入尾声。蒋介石的军队在鲁西南和陕甘宁战场接连失利,不得不将战场重心南移。而此时,一直被蒋介石忽视的云南,成为了争夺的焦点。
这时,统帅滇军、镇守云南的正是我们的主人公——云南王卢汉。
蒋介石准备南下,与云南王卢汉商讨云南地区的战略部署,邀请他赴重庆参加会议,这却让卢汉陷入了两难。
展开剩余90%众所周知,蒋介石极其偏心。
虽然国民党军队整体武装优于共产党,但真正能获得最优装备和丰厚待遇的只有嫡系亲信部队。其他部队则如同后娘养的孩子,炮弹、武器等经常短缺。
云南王卢汉是云南本地人,因抗日战争,云南滇军才被纳入国民党体系。卢汉随他的表哥、前任云南王龙云,一同加入国民党军。
但与蒋介石嫡系军队相比,卢汉能获得的物资和资金相对有限。
到了让他卖命的关键时刻,卢汉开始犹豫。他并非胆小怕死,只是清楚该如何审时度势,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最符合自己利益。
抗日战争是保家卫国,任何有家国情怀的人都会义无反顾。但解放战争却是一场内斗,卢汉觉得这种牺牲不值得。
随着国民党中原大部分失守,卢汉意识到国民党命运已尽,站在共产党一边才是明智之举。
自1949年2月起,卢汉多次向共产党表明自己不愿参与内战的立场,希望和平解放云南,让当地百姓免遭战火蹂躏。
然而,中国共产党尚未对他的请求作出回应,蒋介石却率先联系卢汉,要求其派兵支持国民党抵抗共产党。
卢汉心中极度抗拒海越互赢,但作为国民党官员,在乱世中成为一方枭雄,首先要学会自保。
虽然国民党气数已尽,但战局瞬息万变,他不敢断言不会有翻盘的机会。
于是,卢汉无奈赴重庆参加蒋介石召开的抗共会议。蒋介石对他寄予厚望,并提供了100万银元军费支持。
但卢汉未忘与共产党达成的默契,且深知若想让军队忠诚,必须为民众考虑。他的首要目标是避免云南陷入战火,保护百姓的家园不被摧毁。
对于蒋介石的要求,卢汉一一敷衍拖延,力争为共产党争取更多时间部署战略,推动云南和平解放。
1949年12月9日,卢汉接到共产党指令,率部起义,最终在共产党帮助下成功实现云南和平解放。
此举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,毛泽东主席称赞卢汉“黄花晚节香”。
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卢汉早年曾为自保做过许多错事,但最终坚守初心,为云南百姓换来了和平。
说起他早年最荒唐的一件事,就是与表哥龙云争权夺利的往事。卢汉曾帮表哥龙云登上云南王宝座,也曾企图将他拉下马。
故事要从上一任云南王的陨落讲起。1927年5月23日,前任云南王唐继尧因病去世,云南政局顿时失衡。以胡若愚和龙云为首的两大派系竞相争夺权力。
唐继尧死后不到一个月,胡若愚联合张汝骥发动突袭,包围龙云驻防的昆明基地。
龙云猝不及防,被软禁起来,胡若愚谋划成为下一任云南王。
眼见表哥被囚,卢汉不能坐视不管。因原基地被占,他们将部队撤至滇西凤仪下关,重组力量。
卢汉请来以智勇著称的滇军将领胡瑛助阵,准备与胡若愚正面交锋,营救龙云。
胡瑛担任代理第38军军长,制定了严密作战计划,灵活运用计谋,在祥云县清华洞大败胡若愚军。
卢汉乘胜追击,率兵进军昆明,迫使胡若愚败退,龙云最终获救。
没有强敌阻挠,龙云顺利继承云南王位,成为第三代云南王。
卢汉成为龙云最信赖的部下海越互赢,掌管云南财政,成了名副其实的二把手。
但做二把手难免受制于人,卢汉不甘心一生受制,渴望登顶成为云南王。
1931年,卢汉谋划推翻龙云。借鉴明成祖朱棣清君侧的故事,他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,令龙云措手不及。
龙云未料到一向忠心辅佐的表弟竟背叛自己。
但龙云被捕后,滇军大部分将领罢工,坚持支持龙云,认为只有他能维护云南稳定。
他们也清楚,兄弟二人中龙云能力远胜卢汉。
无奈之下,卢汉认错,并承诺不再心怀二意,才得以保住职位,维护了云南局势稳定。
尽管卢汉争权夺利,但在国家大事上从未懈怠。抗战爆发后,他率领第60军英勇参战,参加台儿庄等多场战役。
世界非黑即白,枭雄亦非冰冷泥塑,他们也会犯错,也会做对的事。
如今回想那些争权往事,仿佛是上辈子的故事。
1950年3月,卢汉被任命为云南军政委员会主任,完成身份转变。
他在职四年,见证家乡逐渐重建,旅游业迅速发展,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已成过去。
他曾追求的金钱名利和惶恐不安的日子,都烟消云散。
如今的卢汉只想享受太平盛世,好好过日子。
1954年,卢汉调任北京,为国家体育事业贡献力量。安定下来后,他做出了一个令家人震惊的决定。
“我要把我所有房产都捐献给国家!”卢汉坚定地说。
“难道不留一套自己住吗?”有人问。
“不,我所有房产都捐出去。我在国家单位工作,可以住单位分配的公家房。”卢汉早有打算。
家人虽觉得不舍,却尊重他的决定。公家房虽不如他昔日豪宅宽敞气派,但别有一番温馨,令卢汉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。
他还特别珍惜这套房子,严禁女儿损坏墙壁和地板。卢汉说,这房子是国家的,终究要归还,不能任意破坏。
虽然享受和平生活,卢汉心中却藏着一个二十年未解的心结。
这个刚强汉子从未向人倾诉,但每到午夜,梦回时分总会浮现那段心事。
直到1973年,这心结才为外人所知。卢汉被确诊肺癌,时日无多。
女儿卢国梅知道父亲的苦衷。听闻父亲将逝,她希望在最后时刻帮他释怀。
卢汉有两个儿子,卢国良和卢国成。二十年前,为让孩子学本领、躲避战乱,他送他们赴美留学。
但当时通讯极其不便,父子间断了联系,二十年未曾相见。
血缘的牵绊让卢汉时时挂念远方的儿子。如今生命垂危,他渴望最后再见他们一面。
国家工作人员将此事放在心上,迅速展开寻找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们终于在美国找到了卢国良和卢国成。
两位远在异乡的儿子同样思念父亲,得知其重病,立刻从美国返回。
卧病床前,卢汉望着已久未见的儿子们,虽容颜改变,父子情深让彼此心靠得更近。
卢汉最后的日子一定充满安慰,他解开了心结,有儿女陪伴,无憾人生。
1974年5月13日,卢汉因肺癌在北京辞世,享年79岁。
“云南王”的称号渐渐淡去,卢汉的故事也成了历史。
他一生既有功绩,也有过错海越互赢,正误是非,留待后人评说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